关键词:
中国
制造业
垂直专业化
产业国际竞争力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全球各国间的贸易往来日益密切,生产的国际化和国际分工不断加深,特别是制成品的生产工序日趋复杂、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分工不断深化和细化,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到垂直专业化生产分工之中。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也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尤其是2008年发生的金融危机使得发达国家不得不正视国内工业发展态势,相继制定和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以期在激烈的制造业国际竞争环境下,重新塑造新优势。面对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的重大调整,我国必须要顺应全球产业再分工的时代潮流,积极承接国外向中国转移的产业和资本,并借此拓展延伸国际市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经验表明,随着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日渐完善,一国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对其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本文将中国制造业作为研究对象,在附加值分解方法基础上,改进相应的测算指标,对中国制造业的垂直专业化水平和竞争力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并且分析了垂直专业化对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首先,本文将世界投入产出表编制为两国模型,利用附加值分解方法,将中国制造业出口分解为国内附加值和国外附加值。利用分解的国外附加值测算了中国整体制造业和14个制造业分行业的垂直专业化水平,发现中国制造业整体的垂直专业化指数在1995年至2011年,呈现波动上升的态势,垂直专业化程度不断加深。从细分行业来看,中技术制造业和中高及高技术制造业参与垂直专业化生产的程度要明显大于低技术制造业。表明我国制造业正在加快进行产业升级。其次,本文利用分解的国内附加值,修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用来衡量制造业的产业国际竞争力。从制造业整体来看,中国制造业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NRCA)从1995年的1.14上升到2011年的1.34,表明中国制造业在产业链全球化布局中的竞争力不断增强。从分行业技术类别来看,低技术制造业的NRCA指数虽然呈现下降趋势,但是低技术制造业的NRCA指数始终处于较高水平。对于中技术制造业和中高及高技术制造业,这两类制造业各行业的NRCA指数主要呈现上升趋势,但是NRCA指数明显的低于低技术制造业。表明中国中技术制造业和中高及高技术制造业虽然正在不断提升竞争力,但是表现出比较劣势。再次,根据垂直专业化分工对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机制建立计量经济模型。通过加入适当的控制变量(劳动生产率、人均资本、平均劳动工资和研发)来分析垂直专业化对制造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管是整体制造业还是分技术类别的制造行业的垂直专业化对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在不同技术分类行业中存在差异。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对中高及高技术型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要大于对中技术制造行业的影响。最后,本文结合实证分析的结果和研究结论,提出了提升我国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具体包括:(1)积极深入参与到垂直专业化分工体系,依托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优势,实现在价值链或者生产环节上的“低端”的专业化生产,进一步细化分工,进一步延伸国际生产链条在国内的价值链,从而促进制造业的整体产业升级;(2)努力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研发支持力度,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早日向价值链的中高端挺进;(3)合理优化升级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结构,促进劳动密集型的低技术行业向资本和知识密集型的中高及高技术行业转变;(4)加强高技能人力资本的投入,通过技术模仿和技术溢出,增强劳动技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人力资本优势,促进企业加快融入GVC分工的步伐,努力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