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对外贸易思想
中国近代留学生
博士论文
摘要:
中国近代(1840-1949)是中国现代经济发展的起始阶段。由于近代西方工业文明迅猛发展,最先经历过工业革命国家的生产力不断提高,经济影响范围日益扩大,逐渐推动世界市场成为一个整体。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使得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抗拒时代发展潮流、独立存在于世界经济体系之外。在这一新形势下,中国古代传统经济思想不再符合近代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华民族为了生存图强,中国传统经济思想转变和封建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反之则会被历史车轮无情碾碎。由于中国近代工业生产方式并不是“内生”的,而是西方工业革命影响下被“植入”的产物,因此,解释和指导经济实践的经济思想需要借鉴与参考西方模式,学习西方先进经济思想是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部分。在接受、吸纳和借鉴西方经济思想的过程中,中国近代经济思想逐渐诞生并经由诸多中国经济学者们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最终成为契合中国近代政治经济发展的特殊经济思想体系。在这个历史阶段,中国对外贸易思想的转变最为突出,也最具代表性。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促使西方各国不断扩张海外市场,迫使中国打开闭关锁国的大门,与当时已经历工业革命洗礼、拥有先进生产力的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外贸往来。中国自给自足式的小农经济模式与西方自由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发生碰撞,对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产生了一系列涟漪式的影响。作为最早吸收西方经济思想的群体,中国近代海外留学生为中国近代经济理论的创立奠定坚实基础。据袁同礼研究,中国近代留学生完成的经济学博士论文有200余篇,以财政、金融方面的博士论文居多,研究对外贸易的博士论文共有35篇。这些博士论文不仅是研究中国近代对外贸易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近代贸易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资料收集、翻译和整理等方面的难度和限制,有关中国近代留学生对外贸易思想方面的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并且现有关于中国近代对外贸易思想的研究较少利用外文文献资料。作为中国早期研究对外贸易并将西方对外贸易思想引进中国的群体,中国近代留学生在西方大学撰写的博士论文极少受到中国经济思想史学术界的关注。本文以中国近代海外留学生博士论文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国近代海外留学生的对外贸易思想及其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是对该领域一次全新探索。本文包括绪论、正文、总结三个部分。绪论包括选题意义、文献综述、研究任务和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等五个部分。其中,文献综述从中文和外文文献两个方面分别介绍了当前研究留学生对外贸易博士论文的主要成果。正文共四章,按中国近代留学生博士论文研究专题进行分类探讨。在每章中,按博士论文完成年份的时间顺序排序,介绍博士留学生在对外贸易研究上取得的学术成果,并对留学生的对外贸易思想展开分析与评论。第一章《近代留学生与对外贸易史研究》,主要分析13篇研究对外贸易史的博士论文。其中,研究中国对外贸易史的7篇论文为:(1)施宗树的《中国对外贸易》,该文是中国近代第一部探讨国际贸易问题的专著,整体介绍了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史;(2)冯兆异的《中国的对外贸易:1913-1923》,该文主要研究了 1913年至1923年间中国对外贸易史及对外贸易政策;(3)曾同春的《中国丝绸的生产与贸易》,该文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专门研究中国蚕丝业问题的学术专著,着重论述了中国蚕丝的生产与对外贸易发展情况;(4)曹国卿的《遍布欧洲市场的中国茶产业》,该文介绍了中国茶业生产及在欧洲市场的对外贸易情况,并对中国茶叶贸易发展提出改善建议;(5)沈澈的《中国对外贸易》,该文具体介绍了中国进出口贸易情况,并对影响中国对外贸易的相关领域发展提出有效建议;(6)赵祖邦的《中国对外贸易研究:1864-1932》,该文详尽介绍了中国与英国、英属印度、英属马来亚、日本、朝鲜、美国、德国、俄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荷属东印度和泰国等15个国家和殖民地的贸易情况;(7)郑名儒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中国外对贸易统计比较》,该文通过统计贸易数据分析了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贸易变化。研究中外贸易关系史的5篇论文为:(1)潘序伦的《美国对华贸易史(1784-1923)》,该文是中美贸易研究领域的开创性专著,系统介绍了 1784年至1923年间中美对外贸易史;(2)赵梓庆的《中美经济关系论》,该文具体介绍了不同时期中美对外贸易关系,特别论述了中美贸易中的无形贸易,并为两国未来经济关系发展提出改进建议;(3)田树滋的《满洲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该文研究了中国特殊地区经济,具体分析了满洲对外贸易情况;(4)周培智的《中英百年经济关系:1834-1934》,该文整体论述了百年中英对外贸关系史;(5)郭冲颖的《英国在华贸易,1894-1914》,该文是中国近代唯一由女性经济学者完成的对外贸易研究专著,介绍了不同时期英国在中国的贸易情况及对华贸易政策。研究外国对外贸易的1篇论文为:吴纪先